一、 歐盟擬建30座智能電網試點城市
摘要:歐盟委員會在《能源技術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》中稱,將選擇30座城市作為“智能電網”和“空間絕緣”城市的試點,這種城市的能源來自城市本身的垃圾再利用、太陽能和風能,而不依賴外來能源。這些采用智能電網的城市將成為智能電網的核心,新一代節(jié)能建筑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的運輸方式都將在歐洲成為現實。
二、俄羅斯開建世界首個水上漂浮核電站
摘要:俄羅斯圣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5月18日正式開工建造世界上第一個漂浮核電站,預計將在2012年完工。俄聯邦原子能署顧問弗拉基米爾?格拉切夫說:“長期以來的經驗表明,漂浮核電站不會破壞環(huán)境。這是電力行業(yè)的未來。”俄羅斯政府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再建7個漂浮核電站,每個耗資100億盧布(約合3.1億美元)。另外,俄羅斯還計劃將漂浮核電站出口到國外。
三、印度公布全球最大核能計劃 核能發(fā)電量將超中美
摘要:9月30日,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項全球最大的核能發(fā)展計劃,稱要在2050年時將印度的核發(fā)電能力提高12倍,以此緩解因限制二氧化碳排放而引發(fā)的能源危機問題,到時,印度的核能發(fā)電量將超過中美,成為全球最大核能發(fā)電國。
四、俄羅斯最大水電站發(fā)生爆炸事故
摘要: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(qū)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的薩彥—舒申斯克水電站8月17日發(fā)生事故,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,14人受傷,另有67人失蹤。據俄塔社報道,初步調查結果顯示,維修過程中變壓器發(fā)生爆炸是水電站事故發(fā)生的原因。薩彥—舒申斯克水電站位于葉尼塞河上游,總裝機容量為640萬千瓦,是俄羅斯最大的水電站。該水電站始建于1963年,首臺水輪發(fā)電機組于1978年投入運營。目前,該水電站正進行部分維修。
五、撒哈拉沙漠5550億美元建世界最大太陽能電站
摘要:日前,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-Desertec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。此前,曾有報道稱德國12家大公司有意成立聯合企業(yè),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地區(qū)投資建設全球規(guī)模最大的太陽能發(fā)電站,以向歐洲地區(qū)的家庭和企業(yè)提供清潔能源。但如今,該工程不僅獲得了核心集團的支持,并且直接參與工程建設的12家公司也簽訂了合作協議,共同推進這項耗資5550億美元的能源項目繼續(xù)實施。這12家公司齊聚德國慕尼黑,簽署了合作意向書,并且共同成立了“沙漠技術工業(yè)倡議公司”(Desertec Industrial Initiative,簡稱DII)。該公司旨在號召更多的公司及團體加入到Desertec項目當中。此外,倡議公司負責制定相關準則,以便保障Desertec工程的順利完成,為用戶提供最為純凈的太陽能資源。
六、奧巴馬宣布美電網現代化計劃
摘要:美國總統奧巴馬27日宣布,歷來最大規(guī)模的美國電力網絡現代化計劃,斥資34億美元迎接再生能源消費新時代。此計劃將協助建構全國性“智能能源網”(smartenergy grid),以削減成本和改善現有老舊系統。這項計劃是兌現奧巴馬2008年競選承諾,經費則源自總額78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。
七、美國印度簽能源備忘錄 將合作開發(fā)風力與太陽能發(fā)電
摘要:美國國務卿希拉里?克林頓與印度外長克里希納,24日下午簽署能源安全、能源效率、干凈能源與氣候變遷備忘錄,宣告兩國正式締結綠色伙伴關系。美印簽署的備忘錄,除承諾將合作開發(fā)風力與太陽能發(fā)電,另外也將發(fā)展“干凈煤炭發(fā)電技術”,以碳捕捉與儲存技術,降低火力發(fā)電的碳排放量。
八、世界首個滲透能電站在挪威落成
摘要:2009年11月24日,世界首個滲透能發(fā)電站在奧斯陸落成。該電站是挪威國家電力公司經過10年研發(fā)的成果。據該公司預測,世界滲透能發(fā)電儲量可達每年1.6-1.7萬億千瓦時,目前投入運行的電站主要用來測試和研究,商業(yè)化發(fā)展將在今后幾年實現。
九、俄羅斯擬擴大對華電力出口
摘要:俄羅斯東方能源新聞發(fā)言人17日表示,由該公司負責的哈巴羅夫斯克燃氣-蒸汽聯合循環(huán)熱電站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,電站建成后將增加對華電力出口。該項目建設是俄羅斯實現擴大對華電力出口計劃的第一步。此前已與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就俄羅斯對華電力供應增至每年50億千瓦時達成協議。
十、印度擬對中國電力設備進口設限
摘要:印度政府已經開始相關法律手段來限制中國電力設備的進口,同時幫助印度國有電力設備供應商Bhel公司提高市場份額。報道稱,限制電力設備進口是不理智的決定,將導致電力用戶交納更高的關稅,也會使得電力部增加電能的目標無法實現。在該目標中,大約四分之一是由中國供應商提供的。因此,電力部認為除非國內供應商大幅提高供應能力,否則不應對中國產品進行限制。